綜合新華社電相對平靜了一段時間後,烏克蘭局勢再度惡化。當地時間18日,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咖啡機心發生反政府示威者與警方的暴力衝突,造成25人死亡(包括一名記者),成為烏克蘭國內示威活動持續近3個月來“最為血腥的一天”。
  兩天前,烏克蘭反政府示威者主動撤出基輔市政廳,以換取當局大赦被捕示威者,一度被認為雙方緊張的局勢得到緩和。然而再度爆發的暴力衝突表明,烏克澎湖民宿蘭衝突的根本在於國內民眾在“向東走”還是“往西轉”問題上的深度對立。不解決這個問題,烏克蘭局勢升級的土壤依然存在。
  這次流血事件主要緣二手製冰機於警方與示威者在基輔議會大樓附近的衝突。
  數以千計示威者18日上午從基輔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出發,要求議會恢復旨在限制總統新竹二手餐飲設備權力的2004年憲法。
  亞努科維奇2010年當選總統後不久,烏克蘭室內裝潢憲法法院裁決2004年“政治改革”憲法修正案違憲,國家政體由議會總統制重回總統議會制。對於反對派要求,當局堅持恢復憲法須按照法定程序進行,但反對派認為當局只想拖延時間。
  當示威者行進至警方在議會大樓附近設置的警戒線時,一些情緒激動的人開始衝擊警戒線,用石塊和燃燒瓶襲警,警方則使用橡皮子彈、催淚彈和聲光彈還擊。按照警方的說法,示威者使用了武器,致使衝突升級。
  此後,一些示威者還衝擊執政的地區黨總部辦公樓,局勢開始蔓延。
  據烏克蘭衛生部通報,截至當地時間19日6時,衝突已造成至少25人死亡,其中包括《消息報》的一名記者。
  亞努科維奇19日簽署命令,宣佈20日為全國哀悼日。根據這一命令,烏克蘭全國所有政府機構、國家機關和國營企業都要在20日下半旗致哀。全國當天取消一切娛樂和體育活動,電臺和電視臺相應調整節目。
  衝突發生後,俄羅斯和歐盟的表態顯示了雙方在烏克蘭問題是一貫對立的態度。俄羅斯總統普京19日稱反對派是“極端分子”,認為反對派是在“發動政變”。同一天,歐盟召集成員國領導人舉行特別會議,考慮對烏克蘭施加製裁。而作為歐盟的支持方,美國副總統拜登18日晚致電亞努科維奇,要求“撤出部隊,並保持最大限度剋制”。
  對於烏克蘭的流血衝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9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希望烏克蘭有關各方以國家利益和民族大義為重,通過協商對話消弭分歧。
  對話
  “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法治國家”
  CNN與烏克蘭當地的一名示威者進行了一次對話,這名示威者名叫弗萊迪,是一名31歲的工程師。他被攝影師拍到與示威者一起進行游行。他向CNN分享了他眼中的烏克蘭游行。
  問:你什麼時候開始參與游行示威的?
  弗萊迪:烏克蘭人從去年11月份開始游行示威,原因是政府宣佈不與歐盟簽訂協議。很多人,包括我,都對這項舉措感到失望。
  問:為什麼到現在了人們仍在抗議?
  弗萊迪:當警察對和平示威的學生採取暴力措施之後,我們的游行示威又多了一層含義。人們對政府的行為感到恐懼,儘管如此,我們的游行仍然保持和平狀態,大家唱歌、跳舞、朗誦詩歌。剛開始之時,氣氛好極了,可過了一段時間,噩夢來了。
  問:你如何形容基輔前段時間的狀況?
  弗萊迪:1月26日時,基輔的氣氛同現在相比平靜多了。在獨立廣場,人們每小時都在唱國歌,或者聽反對派領導、名人演講。
  問:你能告訴我們哪些人是抗議的主要群體嗎?
  弗萊迪:主要的群體是民間思想活躍的中年人。他們參與游行是因為他們痛恨當局的行為。
  問:抗議者希望向烏克蘭政府傳遞什麼信息?
  弗萊迪:首先,我們希望政府有勇氣承認他們所做的行為,同時,我們希望他們停止使用武力,並釋放之前拘押的示威者。最後,我希望政府能夠與反對派坐下來進行協商。
  問:你認為政府和抗議者能夠達成何種協議?
  弗萊迪:我認為協議的確會幫助緩解現在的狀況,我們都不希望再看見血流滿地的情景。但我無法預測之後會發生什麼,我只希望政府真正傾聽人們在說什麼,去聽世界在說什麼。我也希望政府能夠與歐盟進行積極的對話。
  問:這種游行示威還會持續多久?
  弗萊迪:就我所瞭解的示威者而言,他們會戰鬥到最後。寒冷的天氣對示威者而言是一個困難,但是志願者和基輔的市民都給他們送來暖和的食物和飲料,如茶和咖啡。
  問:你如何向世界人民描述烏克蘭的情況?
  弗萊迪:我希望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知道我們現在的狀況。我們所想要的只是一個法治國家。編譯/許仁昌覃黎娜
  分析
  根源在於國內民眾深度對立
  自去年11月以來,烏克蘭反政府示威活動持續了近3個月,雙方一直衝突不斷。
  局勢在16日出現緩和。當時示威者主動撤出基輔市政廳,以換取政府對被捕示威者的赦免。然而僅僅過去兩天,情勢就急轉直下。
  有分析稱,反對派突然組織大規模示威活動,可能是受到俄羅斯和歐盟有關歐盟最新動作的“刺激”。
  俄羅斯政府17日宣佈,本周將向烏克蘭政府撥付20億美元後續資金,作為150億美元緊急財政援助承諾的一部分。這讓反對派更加堅定亞努科維奇和普京私下已達成協議的猜測。而歐盟方面遲遲未拿出實質性的“協助”,也讓反對派方面不滿。
  烏克蘭政治危機最根本原因是國內民眾在“向東走”或“往西轉”問題上的深度對立。分析認為,這一根本矛盾沒有化解,烏克蘭局勢升級的土壤就始終存在。
  從人口和地理因素來講,大約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講俄語,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主張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係;大約三分之二人口講烏克蘭語,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傾向於更親近歐盟。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馬克斯·費希爾認為,無論誰當選總統,都會被其中一派視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視為“敵人”或者某一境外勢力的“代言人”。這種對立情緒始終沒有得到緩解,從而成為醞釀更多危機的溫床,在出現諸如財政危機惡化、政府立場突變的事件後發酵成政治動蕩。
  審視烏克蘭的歷史與現實,“向東走”或“往西轉”恐怕都難有出路。當下解決烏克蘭本國混亂局面的最好辦法,唯有強化自身政權的透明度和複蘇低迷的經濟。
  (原標題:烏克蘭“最血腥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jfbfncvwq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