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赤峰12月17日電 (李愛平、李富)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文化局(文物局)17日發佈消息,該市文化局欲和遼寧省朝陽市文廣新局就紅山文化遺址聯合申遺的具體事宜進行磋商並達成建設性共識,雙方進行聯手申遺。
  記者從赤峰市文化局獲悉,經過積極磋商,赤峰市文化局(文物局)和朝陽市文廣新局達成意向,分別向各自所在的市政府彙報。建議聯合成立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及時解決申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申遺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宣傳力度,讓跨省區的紅山文化遺址群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普遍價值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據介紹,紅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農耕文化,分佈在內蒙古東南部和遼寧西部,因最早發現於赤峰市紅山後而於1954年被命名為紅山文化。2012年11月,紅山文化遺址以赤峰市、朝陽市聯合申報的形式,進入國家文物局更新後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赤峰市文化局(文物局)、朝陽市文廣新局就兩市3處紅山文化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前期技術咨詢及文本編製共同與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訂合同,《紅山後遺址發掘報告》日文版翻譯、《魏家窩鋪遺址考古挖掘報告綱要》等相關文本預計在明年5月底前完成。
  赤峰市2004年以來已連續舉辦10屆紅山文化高層論壇並出版《紅山文化研究》、《紅山文化概論》等學術論著,編製完成《紅山遺址群文物保護規劃》、《魏家窩鋪遺址文物保護規劃》並上報國家文物局,已經成立申遺機構並把申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朝陽市繼2006年成立紅山文化研究所後又在今年與遼寧師範大學聯合成立了牛河梁紅山文化研究院,並出版《紅山文化及其影響》、《走近牛河梁》等學術專著,遼寧省政府斥資1.3億元,對穿越牛河梁遺址核心保護區的101國道實施改線。
  資料顯示,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群體為紐帶的部落集團,晚期逐漸向父系氏族過渡。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征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年代經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
  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處長王大方介紹說,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中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征和內涵。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佈遼寧西部地區,幾近千處。其內涵豐富,擁有一大批造型生動別緻的玉器,與豬、龜、鳥、蟬、魚等動物形象。隨著七十年代這批玉器被識別出來,考古學家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發現了紅山文化大型玉龍。(完)  (原標題:內蒙古赤峰和遼寧朝陽欲跨省聯手申遺紅山文化發祥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fjfbfncvwqu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